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杜丹《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17日02版)
  兩分鐘能幹什麼?塗鴉!臨近畢業,某大學生網友在一個名為“有意思吧”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系列的“壞”心情塗鴉。塗鴉者自稱最近心情很不好,被找工作和寫論文的事情弄得很心煩,所以就順手塗鴉,把不開心的事說給大家聽。在塗鴉中,他用畫筆幽默地描述了自己找工作受挫的現實境遇以及年輕人在步入社會時產生的迷茫。作者調侃道:“投簡歷就像寄情書,第一次挺當回事,以後就當沒事了”,並稱“黎明前的黑暗總比你想象的長得多的多”。
  當下,像這位網友一樣熱衷於“兩分鐘塗鴉”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的作品雖不精美,也非主流,但很接地氣,受到很多年輕網民的追捧。大眾塗鴉正隨著以網絡為首的新媒體的普及逐步從線下演繹到虛擬空間。
  快樂的消遣
  “兩分鐘塗鴉”即年輕人在網絡空間中的宣泄,他們通過塗畫排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建構心中的“理想”自我。塗鴉捕捉的是當下年輕人典型的生活經驗和情緒,而這些看上去簡陋、並不精緻的塗鴉卻道出了年輕人的困惑和樂觀的心態。
  塗鴉是快樂的消遣,是慰藉心靈的良藥,它幫助年輕人讓躁動不安的心沉靜下來,對抗現實的焦慮。大眾塗鴉生產快樂,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快樂自動調節社會生活,是人類最本能的生存原則,因此,借助網絡塗鴉,年輕人運用快樂原則消解、躲避和對抗不快樂的境遇,並衝破現實的理性規約,重新找回自信。比如,2012年年底,央視、新華網等媒體報道了遼寧艦順利完成殲-15艦載機起降訓練的消息,視頻畫面中起飛指揮員指揮殲-15起飛時那充滿動感的凌空一指被網友戲稱為“走你”,成為各大網絡社交媒體中人們紛紛模仿和塗鴉的動作,各種“睡衣版”、“民工版”、“父子版”等塗鴉層出不窮,年輕人用一種自發的方式抒發心中的光榮與自豪,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欣喜與自信,也寄托了對國家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依照快樂原則,塗鴉還幫助年輕人建構了新型的社會交往關係,並通過自主的分享與合作,增強了“鬆散”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緊密程度,重構了愈加積極的身份認同。E·H·貢布里希認為:“塗鴉是人類游戲本能的一種表達方式,從未遠離我們,尤其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網絡空間中,數字塗畫工具和傳播媒介的便利使得網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塗鴉,並快速獲得表達與分享的樂趣。因此,塗鴉作為一種情感宣泄的媒介,它幫助塗鴉者重獲自由創造的權利,實現情緒的發泄和溝通,在網絡這種新型交往空間中,年輕人快速建構起理想自我的認同,收穫同伴的尊重並找到群體的歸屬感。比如:網友在新浪微博中發起的“每日一塗”微話題就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參與合作,一些喜歡塗塗畫畫的博主在微博空間中還吸引了大量年輕粉絲的關註與轉載。
  文本的顛覆
  在網絡空間中,塗鴉者一般以拆解和再造傳統或主流符號(文本)為手段來進行二次生產。比如,在“航母style”流行之後,塗鴉者又展開了更加多樣化的視覺想象,“走你”已不再僅僅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偏好,而是伴隨著網民的個體解讀和異質性塗改,成為各種版本“去你的”代名詞。年輕人幾乎將所有的卡通角色、傳統人物形象都進行了塗鴉,葫蘆娃、阿狸和兔斯基等卡通形象都被塗改成“走你”的樣式,網民甚至還翻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經典動作,聖人孔子也被如法炮製成凌空一指“航母style”的樣子……這些傳統文本的反覆塗改、“抹黑”式的再造已非祝願祖國強盛的意思,在許多網民看來,“走你”即脫冕之後“去你的”,“航母style”從愛國的主流範式文本演變為人們戲謔塗鴉的原型。
  毋庸諱言,這種“抹黑”式的塗鴉否定經典和主流話語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關註與思考。
  在新浪微博中,還有一些文字塗鴉不僅對漢字的字型、字義進行解構,還直指現實生活中的不良社會問題,比如與民生相關的毒奶粉、高房價、紅十字會募捐、城管執法等,這些漢字塗鴉不僅在網絡社交平臺得到網民的追捧,被快速傳播開來,還受到官方和主流媒體的重視。
  筆者研究了2013年新浪微博中的文字塗鴉,收集塗鴉文本118個,發現塗鴉者主要採用瞭解構漢字、碎片重構和古字今用三種手法進行漢字結構的拆解、拼貼和再造,這些拼貼的漢字不僅輸入便利,還極易引發觀看者的模仿。網友對文字類的塗鴉關註度非常高,他們通過點贊、評論和轉載與塗鴉者溝通交流,並通過共享塗鴉文本完成抵抗性話語空間的建構。新浪微博造字轉載量最多的是“乳房”二字(影射牛奶不安全和20%房產稅),雖然塗鴉“乳房”二字並不足以改變社會民生現狀,但是塗鴉者通過一種戲謔的方式切入話題,原有被普遍認同的含義被遮蔽起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意思,這個意思表達出人們真實的感受,並與大多數人的經驗認知達成共識,希望能夠引起官方的關註,改變社會底層的生存現狀。
   游戲的狂歡
  福柯說,自身的實踐是對自身進行教育、糾正和解放的過程。對於年輕人來說,網絡塗鴉是一種心理治療式的體驗,通過塗鴉,人們創造了一種溫暖的、理解的和安全的環境和氛圍,並幫助個人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因此,塗鴉是實現“關懷自身”生存美學的實踐智慧。年輕人通過文本的顛覆和游戲抵制權威話語,表達了草根階層的價值觀,營造了網絡社群的話語空間,這種亞文化的抵抗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充滿游戲精神的狂歡儀式,是具有象徵意味和審美化的抗爭。在顛覆主流文化的同時,塗鴉文化也並沒有脫離主導文化的影響,甚至還不自覺地參與了主導文化價值觀的表達與建構。
  網絡塗鴉打破原型的構造,塗改文字或圖像猶如拼圖游戲,或左右、或上下,通過不同文本的重組和變異,產生不同於原型的節奏和韻律,以形成一個既嶄新又似曾相識的文本,觀看者需要將碎片化的文本分離開來,對應相關的熱點,觀看活動猶如字謎游戲,游戲的過程總能伴隨著興高采烈的情緒和表達的暢快淋漓。同時,由於年輕人隨心所欲地參與和塗改,網絡塗鴉文本的語言也從最初的個性走向普遍,當大量雷同的塗鴉文本過度繁殖的時候,網絡塗鴉原有的對抗性被人為減弱,演變為一場大眾的游戲。
  網絡塗鴉還有明顯的游戲規則,年輕人自動遵循共同的編碼與解碼原則,與此同時,這一游戲規則只在認同者的圈子中成為規範。因此,網絡塗鴉以一種“正式”的游戲方式順利進行,參與者都知道解構、拼貼是假裝的,游戲的結果也並不具有實體空間中的實踐意義,但絲毫不影響游戲者參與的熱情。
  作為游戲,塗鴉讓群體成員步出了“真實的”世界,進入了一個暫時的自我娛樂空間。“好玩”是完成網絡塗鴉的初衷,就像某塗鴉者所說:“工作並快樂著,職業並休閑著。”這正是大多數網絡塗鴉者的真實心態。  (原標題:網絡里的大眾塗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34klun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